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两岸青山刻峭成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两岸青山刻峭成,一溪回曲篆纹平。
绿阴隐隐无重数,欲去黄鹂又一声。

猜您喜欢

  • 1.《伤心行唐朝·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 2.《和元府判游山句宋朝·释德洪举手弄云泉,溅衣作跳波。侧耳闻遗音,仰看幽鸟过。两公作妙语,清绝类阴何。气爽如南山,晴岚掩峨峨。意快如落瀑,万仞崩银河。秀如华林风,嫣然散微和。而余独朴拙,欲登...
  • 3.《应制作潇湘八景(甲子三月)·其八·山市晴岚明朝·朱同平湖远接青山麓,瓦屋布帘烟簇簇。曈曈海日出山头,晻霭林霏淡平陆。鲜鳞可买醪可沽,醉归不倩傍人扶。皇风万里被海隅,渔樵乐土无处无。
  • 4.《送朱之蓉还浙二首·其二明朝·何巩道岭梅花落白云秋,惆怅王孙久不留。石观远寻秦代隐,金装羞作陆生游。云藏雁影千回断,月照猿声一夜愁。蜡屐若追前度兴,墨痕犹在海边楼。
  • 5.《题公㦷苏门图卷清朝·王士祯曾学如鸾旨,心怀汲县游。秋清啸台月,竹映百泉流。小隐何年卜,名山一卷收。聊当共嵇阮,把臂向林丘。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