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松皆死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
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

猜您喜欢

  • 1.《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唐朝·杜甫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
  • 2.《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宋朝·贺铸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 3.《癸酉秋日赋菊二首·其一明朝·何吾驺今岁餐英得,新晴满院秋。玉摇书案润,芳荫石床幽。岂为寻香草,还宜度酒楼。东篱旧朋好,行复寄乡愁。
  • 4.《上赵王·其一明朝·佘翔朱邸如云王气中,邺都形胜万年雄。自从汉室分茅后,带砺山河誓始终。
  • 5.《贫居自述·其三十五明朝·李孔修抱膝吁嗟叹世情,几人相与肯忘形。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