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关于元旦的诗(共491首)

  • 341.《甲子元旦·其二清朝·钱大昕人如都散汉,身住小屠苏。竹听今年响,桃更旧日符。江湖游巳倦,面目丑难摹。比似香山叟,公然一岁踰。
  • 342.《次薛君明剑元旦偶成韵三首·其一近现代·殷质卿报道元辰岁已更,儿孙团拜喜盈盈。桂兰挺秀饶春色,礼愿漫追向子平。
  • 343.《元旦明朝·谢五娘春光曙色起新妆,鹦鹉杯传柏叶香。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 344.《元旦试笔近现代·郑孝胥胜天由素定,吾意稍施行。归老方耽学,投荒久厌兵。一闻春风至,复有少年情。祇恐清樽侧,回肠醉不成。
  • 345.《元旦访离公不值明朝·王鸣雷无由拜兰若,犹阻说年新。师去不离寺,客来还傍晨。鸟翻花树雪,门掩竹斋春。童子何须问,东林这几人。
  • 346.《丁卯元旦清朝·方鹤斋先春三日逢元旦,彩笔题诗一纸丹。巽地好风舒面缬,锦江淑气入毫端。年书赤兔思消劫,日照朱梅已破寒。七十六翁犹有恨,万方多难一身安。
  • 347.《壬午元旦清朝·乾隆午门曙色集缨簪,首祚朝正黼座临。资始春台当咢布,敕几寰海廑怀任。特悬初复镈钟制,应律欣闻太蔟音。欲使恩膏被民溥,更殷兢业与年深。
  • 348.《濠梁元旦明朝·苏升客路俄惊岁序新,天涯兄弟一相亲。樽前柏叶仍乡土,盘里椒花见主人。晓日渐开山径色,寒云低护柳条春。驱车遄往缘何事,却向濠梁笑此身。
  • 349.《乙巳元旦清朝·乾隆奋轧偏欣已盛连,对时惟益励乾乾。一堂幸值五代庆,两世继开千叟筵。独觉蒙庥逾今古,敢忘保泰凛冰渊。自惟犹日孜孜者,此志持之待十年。
  • 350.《舟中元旦清朝·宋育仁爆竹散晴烟,湘江万里船。客行方楚尾,春至在舟前。长日开新景,乡心续旧年。高堂良宴会,相望在遥天。
  • 351.《庚寅元旦早朝明朝·钱澄之行宫佳气晓氤氲,鞭静胪声天半闻。祇怪身偏依紫极,不知班已上青云。殿前卤簿仪初肃,花外鹓鸾曙渐分。拜舞翻增京阙恨,几时万国共朝君。
  • 352.《己亥元旦试笔次李西莲韵清朝·许裔蘅万里条风拂曙晴,草堂春色动江城。疏慵久应偕中散,旷达何须效步兵。绕座屠苏欣劝酒,几家鸾玉竟吹笙。芳时不羡谈经席,自爱梅花索笑迎。
  • 353.《戊子元旦四首·其三清朝·程素绚堂前缓步祝芳辰,小婢随行笑语亲。一路梅开春有色,六街门掩昼无尘。灵尨当户知吠客,寒雀窥帘不避人。忽报姑家夫婿到,忙从窗里暗藏身。
  • 354.《丁卯元旦雨叠韵清朝·诸宗元元旦初除腊,高天忽吝晴。积寒苏地力,奔瀑到檐声。海近鱼龙眩,军过鹅鸭惊。昨宵非守岁,百感梦难成。
  • 355.《辛巳元旦感述十首用梅村杂感韵(一九四一年新化)·其五近现代·李聪甫侧望龙沙改,江潭何处家?鸷鹰惊绕树,牧马泣鸣笳。夜月当头照,朝云入眼赊。懒依严节度,被发走天涯。
  • 356.《辛巳元旦感述十首用梅村杂感韵(一九四一年新化)·其九近现代·李聪甫自谒宗夫子,萸坛识将豪。推敲明月夜,著述白云高。笺喜萧云署,医嘉李杲劳。霸陵亦人境,不许姓名逃。
  • 357.《读无锡杂志明剑先生十二年元旦偶成即和原韵尘正·其三近现代·胡念倩烧文我亦老苏年,惭愧功名渺等烟。身世浮沉原有定,不须问卜叩神仙。
  • 358.《七三年元旦大风近现代·胡绳北风卷地扫寒林,岁转星回气肃森。万马争鸣多变世,百年强半未灰心。披荆斩棘有馀勇,履薄临深须自箴。业绩不祈金石永,雪泥鸿爪要追寻。
  • 359.《乙卯元旦明朝·文征明 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
  • 360.《巳酉元旦·其一明朝·贝琼不改山河旧,同瞻日月新。百虫未启蛰,一鸟已鸣春。白发羞明镜,乌纱制小巾。吾生任贫贱,击壤学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