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草庐对策”(一说隆中对)  ,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舒庆春·诸葛亮的古诗词(共1首)

  • 1.《沔县谒武侯祠近现代·舒庆春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老舍(1899—1966) 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山东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馆》等。1938年 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当选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老舍因此写下七律《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其中有“三月黄鹤楼”之句。所作短篇小说《一块猪肝》以抗战时期的武汉为背景,黄鹤楼是其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