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玳瑁的诗句(共1句)

玳瑁简介

玳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龟科、玳瑁属的爬行动物。背甲长62.5-114厘米,体重35-127千克。玳瑁体型大,吻略长;头部有对称光滑鳞片,四肢桨形,外侧各具二小爪,尾甚短;背甲棕褐色,有深浅环状斑及浅黄小斑;头部粟色,每个鳞缝间黄色,具光泽。

玳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玳瑁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的,它们相遇只是为了交配。玳瑁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生活环境的范围较大,从开阔的海洋到咸水湖,甚至到港口的红树林地区。玳瑁主要以珊瑚礁为食,也捕食一些甲壳类、藻类和类。玳瑁繁殖期在3-4,雌龟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枚,卵球形,白色,壳软有弹性,孵化时间2个月左右,平均寿命大约是30-50年。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主要发现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

玳瑁的爬行速度较慢,极易被人类捕杀,作为玳瑁巢穴区的沙滩也经常被破坏,性成熟所需年限较长,繁殖率较低,因此种群数量极难恢复。由于对玳瑁产卵筑巢的海滩的过度开发,巢生境的退化,幼体和成体在主要海域的种群数量均大量减少。

李世民的诗词曲代表作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