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指芍药。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芍药、土白芍、芍药花。根粗壮、分支呈黑褐色;茎无毛,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花生于茎顶和叶腋;花期为5-6月;果期为8月。芍药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及中国。芍药喜生于山坡及林下。芍药喜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中性或微酸性。在中国,芍药是爱情、友情和惜别等感情的象征。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观赏花卉之一。芍药的根可药用,称“白芍”,具有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的作用;芍药种子的含油量约25%,可供制皂和涂料用。
白玉蟾(1194-?),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