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青龙的诗句(共1句)

青龙简介

青龙,又称苍龙、孟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为“天之四灵”之一的东方之神,对应“四象”中的“东方七宿”。‘青龙’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主要源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

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星星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东方七宿的出没与降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而降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据《星经》记载,青龙形态生有羽翼。《文献通考》《丹铅总录笺证》《道园学古录》记载,青龙身体由二十八宿中的东边七星宿所组成,状似龙形,其中包括头长双角、身上披鳞,因五行中东属木而色青,且有颈部和颈根、肩膀和胁骨、心脏及尾巴。

赵光义的诗词曲代表作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