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山东的诗句(共2句)

山东简介

东省(Shandong),简称“鲁”,别称“齐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济南,地处中国华东沿黄河下游,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跨五大水系;山东半岛三面环海,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属暖温带季气候。截至2023年12底,山东省下辖16个地级市、136个县级单位,常住人口10122.97万人。

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形成了齐鲁文化,拥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山东是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央以省命名的唯一一个革命老区。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拥有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双都市圈”,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医养结合示范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联日韩、西通欧亚,高铁运营里程全国第一,是北方第一人口、经济大省,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北方地区的1/5以上。

2023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继续稳居全国前列,烟台成为山东第3个万亿级城市。2023年,山东15座城市入选“数字百强市”;11座城市上榜“城市创新能力百强”;13座城市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14座城市入选“城市宜居指数百强”。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