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凯·谢朓的诗句(共1句)

谢朓简介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张元凯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元凯(约公元1554年前后在世)字左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前后在世。少受毛氏诗,折节读书。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再督漕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元凯胸次夷旷,寄情诗,著有《伐檀斋集》十二卷,王世贞为之序,比之于沈庆之、曹景宗。及元凯没后,世贞曝书,得其行卷,自叹知之未尽,复作诗以酹之,并序其集以行,此后始为诗坛所知。生平事迹见明王世贞《弃州人续稿》卷四二《伐檀斋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