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蝎子的诗句(共1句)

蝎子简介

蝎子,是蛛形纲蝎目动物统称,目前已知有6科70属。蝎子的浑身全副武装,周身披着壳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腹部较长,分布明显,前腹七节、较阔,后腹五节、较窄;末端有一球体,内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尾刺。

蝎子多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栖息于坡石砾中、落叶下、坡地缝隙、树皮内以及墙缝、土穴、荒地阴暗处,喜欢在潮湿的场地活动和干燥的窝穴。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胆小易惊,怕强光,昼伏出,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食无脊椎动物以及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甚至是小型壁虎。

蝎子是卵胎生动物,雌性一般在6-8间产下初生仔蝎,每年产仔一次,每次30只左右,寿命可达10年以上。蝎子是一种很古老的陆地动物,早在大约4.5亿年前,就有650多个种类的蝎子遍布世界各地。研究证明,蝎子的蝎毒中毒蛋白不仅含量高,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蝎子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

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