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肘后的诗句(共1句)

肘后简介

“肘后”是人体解剖学中对肘部外缘区域的统称,最早记载于《灵枢·论疾诊尺》,其核心结构为肘后三角——由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及尺骨鹰嘴尖端围成的三角区域。此区域在屈肘90度时呈等腰三角形,伸直时三点共线,临床上通过观察其形态变化辅助诊断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此外,肘后三角区域分布有尺神经和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功能障碍,也是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的潜在发生部位。

吕洞宾的诗词曲代表作
吕洞宾,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1]。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