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简介

蔡襄的诗词曲代表作
蔡襄(1012年3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宋孝宗时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他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他工书法,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蔡襄后世纪念

纪念馆

  主词条:蔡襄纪念馆

  蔡襄纪念馆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金沙宫旁。

蔡襄墓

  主词条:蔡襄陵园

  蔡襄墓(蔡襄陵园)位于福建仙游枫亭锦岭将军下,旧福厦公路西侧。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历时三年,于1999年竣工,占地面积20亩,仍保持宋代艺术造型,增建“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书法碑廊、以及管理房和停车场,重塑文武石仲翁、石羊石、石虎,铺平石墓埕、水泥通道等附属设施。墓陵占地一亩,建造古老壮严,围墙绿树参天,绿草成茵,环境幽静优美。陵园前方“仪门”,高7.5米,白色岗石构筑,横匾前书“庆历名臣”,后书“刚正廉明”;山门及前门,分别刻有对联:“跨海筑桥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表达了后人对蔡襄一生品德及其功业的崇高评价和敬仰。

  在重修陵园时,菲律宾总统依斯特拉和世界僧伽会副会长瑞今(蔡襄后裔)闻讯,特致词电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蔡襄陵园”和“碑林”。全长134米的“书法碑廊”,共有134块碑文,镌刻蔡襄为主的宋四大书法家楷、行、草、隶12600字,为福建省现有规模最大的碑林。“端明楼”正厅塑有蔡襄铜像,设有书法展览厅,供游人参观。

蔡襄的诗词

  • 1.《至和杂书五首·八月二日宋朝·蔡襄浓云瞥过双凤飞,清颜照射朝日辉。画船南畔烟成阵,鲜荷掩护仙铢衣。凝魂杳眇不知处,酒醺香破惊新知。一声入耳醉人骨,天容牢落星点稀。海山万里风涛外,扶桑未老成春丝。...
  • 2.《游龙门香山寺宋朝·蔡襄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后梅。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 3.《上元至南剑州大雨寄泉州许通判宋朝·蔡襄路绕溪回不计程,行邮今复宿延平。阴云藏月不知处,急雨落天无数声。病起尚疑群蚁斗,梦余初听一鸡鸣。泉山去岁同游赏,惟有神君识此情。
  • 4.《好事近·瑞雪满京都宋朝·蔡襄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
查看蔡襄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