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简介

陈澧的诗词曲代表作

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堂学长、菊坡精舍长。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陈澧的故事

能文也能武

  鸦片战争前夕,陈澧积极提出设险以防、水师与水勇并重的反侵略战略思想;主张“中国兵强,乃能驱策四夷”。他曾写下了《虎门观潮》、《得藕江书却寄》和《炮子谣》等爱国诗篇。

  1857年1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他举家避难南海县横沙村,还协助当地办团练御外侮。3年后侵略军退走,他即返广州修葺被战火所毁的学海堂,邀请了张维屏、梁廷楠、谭莹、金锡龄、李应田等众多学者名流,举行复课典礼,并各赋为记,陈澧赋诗 :半天霞彩拥层峦,晓踏虚堂乍干。战后山余芳草碧,春来颜丹。去年此日乡愁黑,万紫千红泪眼看。难得故林无恙在,莫辞沉醉共凭栏。

读书无不有批评点校

  陈澧东塾藏书,四部悉备,无不有批评点校,所书评语,或朱或墨,皆庄重不苟。至民国,东塾遗书中的稿本及评校本多为时任广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徐信符先生的南州书楼所得。徐信符先生记载“观其(陈澧)手稿,又可知其治学方法,凡阅一书,继分某章、某句、某字,连缀为一,然后下以己见,评其得失,如司法官搜集证据,然后据以定案”。此方法上承司马光之治《通鉴》,下启陈垣先生之治历史,实是一脉。

陈澧的诗词

  • 1.《题潘鸿轩茂才百花卷清朝·陈澧 拈出五色笔,齐开百种花。喧之沧海日,烂若赤城霞。草木谁能状,诗书信有华。骚坛推巨手,莫认画师家。
  • 2.《赠于晦若清朝·陈澧 桂海奇才出,英锋不可当。问年甫终机,读史似钱王。虎气必腾上,言谈宜善藏。参天二千尺,浑不露文章。
  • 3.《感旧清朝·陈澧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汉室之兴衰...
  • 4.《秋夜即事清朝·陈澧 中秋一醉不嫌迟,莫负今宵把酒卮。人有幽怀爱深夜,天将明月答新诗。四山雨气全成水,一桁楼阴倒入池。野鹤间鸥都睡了,此时清兴有谁知。
查看陈澧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