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陈肇兴的诗词全集、诗集(469首全)

  • 201.《哭仲义弟·其四清朝·陈肇兴兼旬抱病卧方床,问药求神大小忙。生自图形贻弱媳,死犹忍泪恋高堂。情兼孝弟目难瞑,说到箕裘悲更长。一语告君须记取,友于世世莫相忘。
  • 202.《忆简荣卿孝廉同年·其二清朝·陈肇兴买笑千金撤手轻,青楼当日久知名。青樽绿酒春修禊,铁板铜槽夜选声。万事让君先得子,几人因我误怜卿。如今颔下都如戟,老大何堪话旧情。
  • 203.《浊水溪清朝·陈肇兴滚滚沙兼石,奔流疾似梭。九州添黑水,一笑比黄河。雷雨驰声壮,沧桑阅世多。不堪频唤渡,平地有风波。
  • 204.《磺溪三高士诗·其二·画工蔡推庆清朝·陈肇兴海外数画笔,蔡君推第一。如何断三餐,不受千金值。睥睨视公卿,风尘谢物色。自非逢高人,不肯留真迹。传闻大风雨,山林昼昏黑;只身走荒崖,性命了不惜。乃知画入神,妙不...
  • 205.《宁靖王墓清朝·陈肇兴卅年憔悴落蛮乡,故国河山感慨长。留得数茎华发在,九原归去见高皇。
  • 206.《咏史十二首·其四·西晋清朝·陈肇兴吴、蜀平来魏祚移,乾坤才合又分离。羊车十里宫人泪,蛙鼓数声帝子悲。名士清谈空复尔,诸王搆怨欲何为?伤心一片中原土,付与羌胡竟不支!
  • 207.《虞公庵清朝·陈肇兴一卧东山寺,千年姓氏留。相韩卑蒯彻,尊汉重班彪。烈火终难动,高风孰与俦!南丰凭吊处,台殿已芳邱。
  • 208.《无题·其七清朝·陈肇兴脉脉情怀倒又颠,一回私恨一回怜。回文稠叠千馀字,锦瑟凄凉廿五弦。旧誓已成乌鲗墨,新诗犹寄紫鸾笺。生憎野鸭多轻薄,累杀鸳鸯不得仙。
  • 209.《自南台江至水口·其一清朝·陈肇兴乍过罗星塔,还看福斗山。舟穿千岭曲,帆转一溪湾。夜火明渔浦,人声出市阛。前头烟树里,已是万安关。
  • 210.《山居漫兴·其六清朝·陈肇兴巘叠复峦重,寻幽偶寄踪。草深没人迹,山缺拥云峰。将帅思擒虎,经纶怀卧龙。沉吟无限思,日暮倚青松。
  • 211.《分秧清朝·陈肇兴春前春后雨初晴,十里风吹叱犊声。不待鸣鸠终日唤,已看秧马带泥行。连畴蔗叶笼烟碧,隔岸桐花映水明。记得当年贤令尹,乐耕门外劝春耕。
  • 212.《陈烈妇郑氏挽诗·其一清朝·陈肇兴当年帝子泣湘灵,锦瑟凄凉不可听。一自英风传海峤,至今班竹有馀青。
  • 213.《陈烈妇郑氏挽诗·其二清朝·陈肇兴升天入地路茫茫,指引全凭药一觞。再拜灵前和泪饮,不知人世有琼浆。
  • 214.《题烈妇张沈氏殉节事古体九解之ㄧ清朝·陈肇兴茑萝泛长风,根茎无断绝。由来连理枝,生死不相别。君不见张烈妇,慷慨殉夫勇且烈。
  • 215.《鼓山纪游诗·其三清朝·陈肇兴灵源洞古白云封,旧迹依稀记毒龙。犹有泉声喝不去,岩前流出打疏钟。
  • 216.《槟榔清朝·陈肇兴蒲衣剑佩绿纷披,直干亭亭出短篱。拔地数弓才展叶,擎天一柱不分枝。虚心似竹还多节,瘦骨如棕却少丝。日暮蛮儿竞猱采,山风吹下子离离。
  • 217.《肚山道中即景·其二清朝·陈肇兴过尽山庄与野桥,新秧万顷绿齐腰。南楼几日萧萧雨,又长东郊一尺苗。
  • 218.《消夏杂诗·其八清朝·陈肇兴地僻无人问索居,清风入户替翻书。纸窗竹屋乌皮几,手写唐诗一月馀。
  • 219.《殉难三烈诗(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其三·陈耀山清朝·陈肇兴草野何曾计立功,投锄荷芟亦从戎;身经俎醢心弥赤,死别妻孥泪不红。两载乱离忧患里,一家缧绁战争中。伤心八口归何日,鬼啸狨啼恨未穷。
  • 220.《秋田四咏·其四·穫稻清朝·陈肇兴黄云重叠亩西东,一岁还逢两稔丰。万斛稻粱如阜立,数声耞拂近年终。鸡豚满地龙蛇蛰,杵臼通霄木叶空。从此赛神兼饮蜡,田家乐事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