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诗词曲代表作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评价

  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俗”。

  朱熹评说:“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

  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宋元学案·序录》:“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欧阳修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的诗词

  • 1.《送郧乡尉黄通宋朝·范仲淹少年好逸骥,老者重安车。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勿言一尉卑,千户击惨舒。外矜固不足,内乐则有馀。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嘘。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 2.《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宋朝·范仲淹弦上万古意,樽中千日醇。清心向流水,醉貌发阳春。
  • 3.《得李四宗易书宋朝·范仲淹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篪新韵似闻韶。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路遥遥。
  • 4.《诸暨道中作宋朝·范仲淹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查看范仲淹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