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洪繻的诗词全集、诗集(472首全)

  • 121.《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作者注:「二十七夕。」)清朝·洪繻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异代送青山,一井...
  • 122.《过彰化东郭废公园感赋八首(选六)·其五清朝·洪繻和草倭花莳野山,胭脂到此亦无颜。倭娘来谱东洋曲,须唱青莲「菩萨蛮」。
  • 123.《生圹诗歌第八,即以为跋,并靳谢老清朝·洪繻我与谢君尚生面,号咷尺素修相见。托友来求生圹诗,要余当作生刍奠!笑君欲听雍门琴,笑君不来谀墓金。只鸡斗酒桥公事,异时腹痛莫相侵!我非食友非死友,平生未剪庾郎韭。...
  • 124.《送梁子嘉先生归粤长歌清朝·洪繻西风海上来,江湖秋已疏。天涯远游子,日色冷菰蒲。蒲帆天外去,忽忽浪花粗。行客悲不已,远望绝平芜。故乡在何处,回首水云区。岭南近如何,未得一纸书。衣锦滞他方,富贵...
  • 125.《无聊自叙五首·其四清朝·洪繻行年忽四十,误矣此半生。青春去如电,皓有何所营!朔风吹南雪,萧萧边马声。闻之心悽恻,大海当门横。出门无高会,日月长西倾。托身栖远岛,室有巨鲸鸣。愧无伐蛟手,宝剑...
  • 126.《泊安庆城南(作者注:「四月得,六月续。」)清朝·洪繻自出建康来,形胜斯为最。江行千里馀,耸见大都会。天堑抱城边,云墉枕水外。襟带控中流,烟寰郁苍荟。远峰江上观,袅袅若阴霭。何处皖公山,天末辨螺黛。咫尺拦江矶,作此...
  • 127.《送客归湖北不果二首·其二清朝·洪繻黄鹄山头底处乡,朝来将酒慰离觞。八闽咫尺犹难渡,何况襄阳与汉阳!
  • 128.《鹿溪行清朝·洪繻我行鹿水上,遥望鹿溪东。霁月出深碧,乱山悬半空。东北为肚岭,东南为燄峰。峰峰何奇崛,九十有九重!群峦竞绿缛,万树含翠浓。翠岫破荒起,朵朵青芙蓉。鸟声啼竹林,又闻...
  • 129.《自太湖洞庭回棹清朝·洪繻灯火烟波认有无,天低月暗两模糊。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微月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
  • 130.《过枋桥即景清朝·洪繻北地枋桥似板桥,江村风景草迢迢。残山剩水楼台外,金粉人家可淡描。
  • 131.《大墩晓起三首·其二清朝·洪繻败檐新廨四玲珑,断续街衢掠晓风。洋式楼房昏似墨,乳鸦啼破月明中。
  • 132.《中沥早路清朝·洪繻山容隐晓雾,不见山头树。西风早行人,浓浓青草露。十里烟云开,日色前村护。征车一梦中,山鸟啼无数。
  • 133.《罗山寄张茂才汝南清朝·洪繻一尊前日酒,鸾鹤又离群。看看来时路,青山断白云。
  • 134.《冬日感事四首·其四清朝·洪繻廛里来横敛,谋生计已穷。逋逃何处去?海市蜃楼空。
  • 135.《追述去冬时事清朝·洪繻时十一月岁乙未,台山北海如波沸。遗民义气薄云霄,欲转汉天回汉地。骤似雄风吹雨来,复似怒潮挟沙至。重重夜袭台北城,惊杀倭兵失梦寐。城头半夜起狼烟,城外连天列象燧。...
  • 136.《汛地兵清朝·洪繻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昏夜闻盗贼,剽掠...
  • 137.《杂诗二首·其二清朝·洪繻我有四壁书,宛委神仙居。俯仰千古事,至乐不我如!翱翔振金玉,罄咳鸣琼琚。时或求古义,沧海钓鳌鱼。时或列陈编,庙堂布璠玙。咀嚼有馀味,吐纳凌清虚。堪叹阿堵物,尘浊...
  • 138.《报家韫岩孝廉信,并谢见赠苏紫笔、眼镜袋二首·其二清朝·洪繻海外怀人路窅冥,感君投赠意丁宁!毛锥藏颖头犹紫,瑶镜韬光眼孰青!记得江湖新岁月,贮来京阙旧霜星。亦知食肉原无相,惆怅风尘一瞬经!
  • 139.《杂诗二首·其一清朝·洪繻我有一卷文,奇气吐氛氲。清涌沧江水,高凌华顶云。追古或不及,矫时已不群。谈笑无千载,诧叱无三军。风流可自足,不数公侯勋。他日传名山,或亦俎豆尊。韦、杜富贵儿,挥...
  • 140.《柬梅樵三首·其三清朝·洪繻昨日扣柴门,相对语言温。一别何时见,夕阳浮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