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书法特点

  黄庭坚在继承传统、学习前辈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格。但他的书法也存在某些缺点,如有些笔过瘦过长,像苏东坡讥之为“树梢挂”那样,的确显得难看。然而,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说,黄书有他的独特格。

  黄庭坚 送刘季展诗帖

  一、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这种“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二、欹侧变化,不受羁束:

  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三、点不挑起,一代奇书:

  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范”、“滂”、“汝”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净”字,《风阁诗》中的“涛”、“洗”、“洒”、。潺,、“沈”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泽”、“得”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宋代袁文评黄庭坚的书法时说:“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瓮牖间评》卷四)。

  四、撇改为点,蹙写上收:

  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修”字和“参”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展”与“蹙”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

  五、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黄庭坚对一些下面带有四点的字,写时都将笔画连续,成一道波浪形,如《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兼”字,《气诗帖》中的“薰”字,《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字,《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王纯中墓志铭》中的“无”字等。这样处理,使字的上半部较为端正、平稳,表现为“静”,而下面的四点写作波浪形,连续一笔而成,则显得潇洒飘逸,表现为“动”,这样便使字体结构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六、不泥古法,得笔外意:

  黄庭坚的草书如龙飞风舞,超轶绝尘,为世人所称赞。他虽师承张旭怀素,但他不泥古法,力求创新。金代诗人施宜生称赞黄庭坚的草书时说:“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中州集》卷二“跋山谷草书”)赵秉文在《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黄庭坚草书的有些字形虽与张旭怀素所写的字有些相似,但他善于用笔,深得此中三昧,所以黄书的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旭、素的许多笔画虽也豪逸放肆,但多是一笔简单而过,而黄书则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妙兼数体,圆转卓绝。我个人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庭坚的草书已超过张旭和怀素。另外,苏东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生活阅历、文章学问等方面来说,黄庭坚远比旭、素丰富和渊博。

黄庭坚的诗词

  • 1.《侯元功问讲学之意宋朝·黄庭坚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革无五声材,终然...
  • 2.《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行要争光日月宋朝·黄庭坚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紘歌。著鞭莫落人後,百年风转蓬科。
  • 3.《春游宋朝·黄庭坚终日桃李蹊,春风不相识。同我二三子,承我作意力。把酒忘味著,看花了香寂。晴云散长空,旷荡无限隔。身为胡蝶梦,本自不渔色。春虫劝人归,今我诚是客。归来翻故纸,书尾...
  • 4.《次韵子真会灵源庙池亭宋朝·黄庭坚系马著堤柳,置酒临魏城。人贤心故乐,地旷眼为明。十年风烟散,邂逅集此亭。悲欢更世故,谈话及平生。折腰督邮前,勉强不见情。世味曾淡薄,心源留粹精。晴云有高意,阔水...
查看黄庭坚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