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简介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黄佐聪慧好学,幼承家,3岁即受读《孝经》,8岁钻研、词以及天文、历算之书。明正德五年(1510年)中解元,嘉靖元年(152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大礼议”之争,黄佐主张依礼追嘉靖帝生父为皇叔,因而被外放任江西佥事。旋改任广西督学,任内倡修乡村社学,拆除淫祠,编印《理学本源》颁行所辖郡邑。后因母病致仕。居家9年后被重新起用,为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进职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南京国子监祭。丁母忧后又任少詹事,与首辅夏言议河套事,意见相左。其时,吏部右侍郎职位空缺,欲谋此位者互相诋毁,使龙颜大怒。黄佐虽未参与其事,却因是被荐举的候选人而受牵连罢官。淡

  黄佐博通经籍,学术上尊陈献章之学说,而与王守仁则数相辩难。其所持理气一体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亘今古,无非一气而已。”在明代学坛独树一帜。

  其经类著述有《诗经通解》21卷、《礼典》40卷、《乐典》36卷、《乡礼》7卷、《续春秋明经》12卷、《小学古训》1卷、《姆训》1卷。黄佐又是一代之诗宗,著有诗文集《两都赋》2卷,《泰泉集》60卷。其诗任气而行,雄直恣肆,不傍门户,被后人尊为“吾粤之昌黎”。朱彝尊谓“岭南诗派,文裕(黄佐谥号)实为领袖,功不可泯。” 黄佐在地方文献方面贡献尤为卓著。正德年间撰成《广州人物传》24卷

黄佐的诗词

  • 1.《草堂夜坐四首·其一明朝·黄佐浪迹少城偎,衡茅向水开。闭门青嶂合,卷幔白鸥来。地僻清虚洞,天高玄览台。坐闻松籁起,竟夕思悠哉。
  • 2.《嘉靖丙戌郊祀庆成侍宴有述八十韵明朝·黄佐五载精禋日,三灵锡羡时。东皇初出震,北斗正临箕。煦妪函元气,絪缊运太仪。奉常稽令正,宗伯阐宏规。扈阁人文焕,容台礼数知。馨香非黍稷,茧栗实牷牺。象性陶匏具,依神...
  • 3.《缁尘明朝·黄佐缁尘休问旧貂裘,十月轻衫试薄游。春事只看芳草变,清尊聊尽白云求。雪车冰柱燕山看,枫叶芦花楚水舟。偶忆少年成独笑,夜调玄鹤上丹丘。
  • 4.《绯桃明朝·黄佐手种绯桃树,今成满院春。垂垂堪系马,脉脉似怀人。绿水浮天镜,红霞隔世尘。向平毕婚嫁,好在武陵津。
查看黄佐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