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简介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黄佐博通经籍,学术上尊陈献章之学说,而与王守仁则数相辩难。其所持理气一体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亘今古,无非一气而已。”在明代学坛独树一帜。
其经类著述有《诗经通解》21卷、《礼典》40卷、《乐典》36卷、《乡礼》7卷、《续春秋明经》12卷、《小学古训》1卷、《姆训》1卷。黄佐又是一代之诗宗,著有诗文集《两都赋》2卷,《泰泉集》60卷。其诗任气而行,雄直恣肆,不傍门户,被后人尊为“吾粤之昌黎”。朱彝尊谓“岭南诗派,文裕(黄佐谥号)实为领袖,功不可泯。” 黄佐在地方文献方面贡献尤为卓著。正德年间撰成《广州人物传》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