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简介

江湜的诗词曲代表作

江湜(shí)(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

  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凝结为《伏敔堂诗录》。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其诗自云:“平生参遍名家作,似为今时写此哀;写出浑疑哀已尽,明朝又上笔端来。”(《录近诗因书四绝》之一)也有少数诗作,如《流民》等,述及民间疾苦。其诗工力深厚,擅长白描,戛戛独造,造意遣词,力脱常径,自言其诗“脱略前人”,“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旧枝开”(《近年》),很为时人推重。近代陈衍称他是“咸、同间一诗雄”,“寻常命笔,每首必有一二语可味者”(《近

  江湜,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咸丰七年(1857)

  由其表叔彭蕴章为他援例捐了个从九品“分浙试用”的差使,在杭州都转盐运使营务处掌文书。太平军兵临杭州时,他从乱军中逃出,投奔到在温州任永嘉县令的好友陈子余处。未几老家传来噩耗:其父在苏州城破后,被太平军所杀,其母和一妹亦投水而亡。

  咸丰十一年(1861)避乱温州期间,夏游雁荡山(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写下**《大龙湫题壁》:“嶂连云兮山四围,仰飞瀑兮从天来,倾万斛之珠玑,为我心兮写哀。噫!风尘澒洞兮故里为灰,非龙湫之宴坐将余生兮焉归?”。同治元年(1862)官乐清

江湜的诗词

  • 1.《龙岩州除夕醉后赋长句三首时将赴漳泉诸郡·其二清朝·江湜 昨夜家书来自驿,母氏之言父手迹。镫前一读百叹息,泪与空檐雨同滴。男儿不能忍穷守家,乃使风霜雨雪饥渴冻,劳惫忧愁疾病痛,一一尽入老亲梦。家有榆树藏乌鸦,乌鸦之鸣...
  • 2.《深夜清朝·江湜 思乡深夜正愁生,六扇西窗忽半明。独有天衢无梗塞,又看一月在空行。
  • 3.《旅夜用孟郊体·其三清朝·江湜 马瘦陇坻回,轮摧邛坂曲。未信盈尺地,捩眼看牾触。巡檐瓦碎头,倚柱磶踠足。德人履大方,末涂苦偪促。谁能叱良御,争道向棋局。
  • 4.《春尽清朝·江湜 天本无涯若有涯,邮签计日水程赊。敦敦只堠迎船过,漠漠征帆向晚斜。野外风来寒欲雨,舟中春尽客思家。别离心绪清淮路,一任瞢腾送岁华。
查看江湜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