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简介

蒋士铨的诗词曲代表作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关于蒋士铨的诗学观念,研究者的看法大体接近,都归为性灵派诗学。简有仪将蒋士铨的诗歌理论概括为八点:(1)以文为诗,扩大诗歌境界;(2)诗主性灵,崇尚温柔敦厚;(3)诗以载道,提倡忠孝节烈;(4)诗宗唐宋,反对剽窃模拟;(5)诗善用典,充实诗意内涵;(6)诗尚白描,容易流露真情;(7)诗排神韵,讲求言中有物;(8)诗斥格调,避免流于空疏。

诗歌
  蒋士铨的诗歌作品,据清嘉庆三年扬州刻本《忠雅堂全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他还有数千首未刊诗,存于他的稿本中。诗作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如《饥民叹》、《禁砂钱》、《官戒二十四首》之四《察隶役》、《乞人行四首》、《米贵倒叠前韵》,或揭露官府的搜刮钱财,或批判役吏的横行乡里,或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都有一定社会意义。他还有一些反映城乡下层社会世态风俗的诗,如《京师乐府词》等。不过蒋士铨的诗大部分为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
  他写诗自称15岁学李商隐,19岁改学杜甫、韩愈,40岁兼学苏

早年苦学
  蒋士铨先世姓钱,居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今湖州市长兴县)九里泷庵画溪头。明末甲申(1644年),祖父钱承荣9岁,因避兵乱与家人失散,随人辗转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邑长蒋某收为子嗣,从此宗蒋氏。
  清雍正三年(1725年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日)雨夜,蒋士铨降生于南昌垣东街小金台前旧宅,适逢响雷,因得乳名“雷鸣”。他的父亲蒋坚是位秀才,性好任侠,擅长刑名之学,有古烈士遗风,曾长期佐幕于山西泽州,屡雪疑案,为当世所重,著有《求生录》四卷,《晋昌纪狱》二卷,《铁案》、《剑旁诗》、《书法指南辑说》各一卷。他的母亲钟令嘉也知书识礼,工

  蒋士铨墓位于铅山永平镇陈家寨文家桥西董家坞,座东偏南朝西北,面临湖山、垅田。墓的形制独特:居中是一块直径 1.3米的圆形墓约3米的青石平台之上。墓碑嵌于后方石龛之中,1米高青石矮拦环抱其外,前端抱鼓石1对,其下石阶数级。墓体占地面积约十六平方米。石龛、栏杆、望板的建筑工艺精到,龛是歇山顶,额日:“气节文章”,楹联:“庐埠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内嵌的墓碑正文,右:“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八日立”,中:“皇清敕授承德郎倒晋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即用御史显考蒋公心余府君之墓”,左:“奉祀考男知廉知节知让知白知重知简知约卒考”。该墓于1959年即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

蒋士铨的诗词

  • 1.《蝶恋花六首·其二清朝·蒋士铨云路千金争一刻,喜近秋中,黄作眉闲色。底事暂离离未得,此情惟有孤灯识。云锦江花豪彩织,径寸明珠,照破秋霄黑。六月淹留因尔息,明年和尔聊风翼。
  • 2.《水调歌头·舟次感成清朝·蒋士铨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
  • 3.《贺新郎·其二十清朝·蒋士铨 女子如斯也。自低回、一声檀板,数行泣下。几许花丛懒回头,尽着流莺轻骂。只听说、文君新寡,明镜无情春又老,叹红颜、一例衍期嫁。三五艳、易凋谢。
  • 4.《贺新郎·其六清朝·蒋士铨 烛灺铜盘矣。挂絺衣、几枝萝薛,晚风吹起。猿笛雁筝声拉杂,一带天河斜指。论甲子、大夫强仕。不信东方编贝稳,笑昌黎、早落期期齿。浑未免、聊复耳。
查看蒋士铨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