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简介

康海的诗词曲代表作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康海趣事

其一
  公元1502 年明孝宗皇帝弘治十五年,陕官授翰林院修撰,西武功人康海中了文科状元,官幸时年二十七岁,“春风得意蹄急一日观尽长安。”

其二
  满腹经论,才高八斗的康海,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状元及第,步入仕途。论其才,前途应一片光明。然而,饱读子经诗书的康却读不透社会这部沉甸甸的厚书,洞不明世事,一言一行遭人忌恨而不自觉;一举一动被人暗算而不自防。看不透人情,明明是敌人却视为朋友。明明是陷阱眼睁睁的往里跳。为人的“不精不细”终于惹来了祸端。武宗正德年间,专权的宦官刘瑾被来自南首辅杨一清联合太监张永参倒处死,康海涉嫌刘瑾同党受株连,被削职为民。康海蒙冤时,知情且已出狱的李梦阳为自保竟袖手旁观。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对康海极大刺激,为此他终生不仕。“从今后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便是他罢官后酌饮时的愤世嫉俗之作。

其三
  古城扬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康海寓居扬州期间,作杂剧((中山狼》鞭苔他的忘恩负义之人李梦阳。100 多年前江西籍文人吴篙来扬州,拜访康海旧居,作((康海草堂歌》,内有“君不见康对山,歌且舞,救友污名心独舍。乌纱一掷能千古,英雄才子亦黄土,碌碌状元何足数!”写得何其好!文革中批判“四人邦”时,常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明代有李梦阳,当代有“四人帮”,世间很多珍稀动物都灭种了,“中山狼”偏偏难以绝种。

其四
  康山草堂的名声很大,许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访。来头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临幸康山草堂;嘉庆二年,钱泳偕友来游康山,作半日清谈;阮元于道光年间,买过此院。此时的康山,己渐趋荒凉,大半草堂,己成荒丘。如今康山草堂早己不复存,那堆黄土也己无迹可寻,但其原来所处的大致方位还是有的:由徐凝门街南端向东进再到东首,便是大约的位子。康山草堂没有了,康山的名字还在扬州人的心中流传。
  漫步康山街的石板路,我隐约感到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康山。俯视郡城,我看见公馆,高楼宅第;通衙夹道之上,负贩担肩,车喧嚣,种种琐细之事,无不清晰地见。更有铮铮琵琶,楼台丝,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慷慨激昂,仿佛流余韵,至今还在缭绕。蓦地,眼前一片金黄闪耀,原来扬州旧时的那轮明,还来照我,霎时人间一片迷离的清辉,洒满了我的衣裳。

其五
  康海状元赴京会试前“一梦”据爷爷康荣华老年之后,给我讲过的故事,那就是康海状元赴京会试的前一梦见一壁土墙之下,有十三个小猪患在墙脚之下拱土,突然土墙坍塌,将十三个小猪压在墙下,康海也被这情景惊吓而醒,出了一身汗。直到天亮再未人睡。早上急忙告诉母亲,说他夜有不祥之梦,提出不想赴考。他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说之后,挺高兴的,说好梦、好梦。“一壁压倒十三省,我儿康海状元郎。”那时的中国只有十三个省,经他母亲这样解说康海高高兴兴的赴京考试了,结果中了状元。

其六
  兵部侍郎杨廷仪(杨廷和之弟,杨慎之叔)自家乡赴京,路过武功县,前来拜访。康海很高兴,便留下饮酒。两人都很愉快。饮至中途,康状元自己站起来,一边唱着自制的新词,一边亲自弹琵琶助兴,气氛十分热烈。杨侍郎酣耳热,乘兴对康海说:“家兄在内阁(当时杨廷和为首席大学士), 很想念您,您为什么不写封信去通个消息?只要您去封信作点表示,我再到翰林院帮您疏通一下,您一定能重新回京做官。”
  康海不等他说完,立即火冒三丈,抡起琵琶就朝他打过去。杨廷仪大惊失色,急忙站起来,踉踉跄跄往外就跑。琵琶在胡床上摔得粉碎,康海仍不解气,一边追赶,一边骂道:“混帐东西,我康某人难道象王维那样,假装乐工,借弹琵琶讨官做么?你这西蜀小子,太小看人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康海摔琵琶一举,既充分显露了他嫉恶如仇,且容易冲动的个性;也表明了他不肯再与朱明王朝合作的坚决态度。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

康海的诗词

  • 1.《灵宝客邸逢慎之明朝·康海 客滞燕台久,春深始到家。异乡惊见汝,归思渺无涯。但酌弘农酒,休言杜曲花。我来应首夏,知剩几枝斜。
  • 2.《汤泉亭子小坐明朝·康海 山雨幸初霁,微风犹峭寒。峰高常带雪,湍杀不成澜。野鹿含芝过,山鸡隔竹看。碧桃多半落,若可奈春残。
  • 3.《送滦江中丞西勘明朝·康海 秋雨复如注,旌旗仍赴西。仆马不能立,杯酒那可携。公归定十月,山庄事粗没。新酿既已成,嘉殽有薇蕨。即今搆小亭,亭成伫公坐。虽无丝竹陈,可试风雅课。南山秋暮佳,气...
  • 4.《寄李承裕二首明朝·康海 三春数枉故人书,去使虚无报德疏。幸有輶车堪问讯,谁能感事不踌蹰。西亭素壁愁经眼,此日安危切跂予。待得升平十年后,东冈休负草堂居。
查看康海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