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简介

李纲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

李纲的诗词

  • 1.《水龙吟·汉家炎运中微宋朝·李纲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余分据。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
  • 2.《感皇恩·九日菊花迟宋朝·李纲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嫩蕊浓香自妍好。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细看还遍插,人忘老。千古此时,清欢多少。铁马台空但荒草。旅...
  • 3.《感皇恩·西阁夜初寒宋朝·李纲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壮...
  • 4.《水调歌头·秋杪暑方退宋朝·李纲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世间法...
查看李纲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