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覯的诗词全集、诗集(339首全)

  • 281.《送阳曲蔡尉宋朝·李覯凤皇贵在德,孔翠岂无文。诗礼多承训,贤能逈出群。谈清蜕尘滓,志大蹑烟云。更喜并州牧,豪英天下闻。
  • 282.《因游华子岗题麻源壁宋朝·李覯平生犹未识红泉,今日才游石磴边。宿雨地睛秋草湿,困来无处可闲眠。
  • 283.《晚思宋朝·李覯一槛东风小箔开,乱山明暗水萦回。流年渐共春华去,暴热还随霁色来。天气浊多人欲睡,地形卑甚物先梅。因知楚客迷魂处,不是江东不足哀。
  • 284.《寄怀三首·鸟兽死有用宋朝·李覯鸟兽死有用,羽角筋革齿。辇輓入工师,饰作军国器。玉食白如瓠,瞑目已腐秽。生者不敢留,埋藏与蝼蚁。百年富贵身,孰若鸟兽类。唯有令名人,终古如不死。
  • 285.《送演教大师东游宋朝·李覯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
  • 286.《哭十侄宋朝·李覯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 287.《千福寺昧轩宋朝·李覯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磊磊山前寺,时闻钟声声。
  • 288.《闷书宋朝·李覯行行四月晦,絺綌未能裁。天气疑我定,春寒恐再来。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 289.《季夏雨中宛有秋色四望之际百感生焉因题於纸宋朝·李覯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 290.《夏日郊园宋朝·李覯三径是生涯,朋游日已赊。野情饶皓鹤,寒气入甘瓜。移竹调风韵,疏泉浴月华。尘埃应附势,不肯到贫家。
  • 291.《谢知县徐殿丞示及新诗宋朝·李覯当时子贱好援琴,千载谁传治世音。珍重南城多暇日,尽将风化入清吟。
  • 292.《暮春始游城西宋朝·李覯病多无力逐纷华,三月衡门未见花。长恐后期成索寞,果逢残景独咨嗟。栏干倚望山空在,杯酒迟留日易斜。谩说明年更春色,不知园囿属谁家。
  • 293.《蓬屋宋朝·李覯长簷数尺庇堂东,疏漏从来只有蓬。日影碎如秋树下,雨声初似夜般中。竹经蠹了多垂地,箬到乾时半捲空。此处想非人所竞,众言千万莫相攻。
  • 294.《戏题荷花宋朝·李覯昔人诗笔说莲花,人嫁春风早可嗟。今日倚栏添懊恼,池台多是属僧家。
  • 295.《宋朝·李覯水性本来弱,渐寒成此坚。东风有时到,几日是残年。
  • 296.《赠日者邹生宋朝·李覯贤不必通愚不穷,悠悠无处问苍穹。可怜富贵君之柄,断在山人指掌中。
  • 297.《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长见江淹杂体诗宋朝·李覯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林词。试言日莫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 298.《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宋朝·李覯暂时来访道家流,肯伴烟萝滞一丘。为忆长安瞻日下,欲寻蓬岛向鳖头。陶潜醉后虽眠石,王粲忧多更上楼。宣室岁馀虚席在,青山何路更重游。
  • 299.《送张宏下第南归宋朝·李覯世家元是武夷孙,四上观光预国宝。地底岂无干斗气,天边争奈饮牛人。田宜秫稻应多酒,路入溪山渐少尘。身计未谐归计好,一樽犹可醉乡邻。
  • 300.《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宋朝·李覯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