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简介

刘大夏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刘大夏的故事

  相貌

  关于刘大夏的相貌,通过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绘的《甲申十同年图》中可知。当时刘大夏六十八岁,脸面略方而长,须发皆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正坐。

  藏匿史籍

  明宪宗时,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

  收羡余钱

  刘大夏担任广东布政使时,当地官府的钱库巧立一种叫“羡余”钱的名目,从来不记在帐上。以前担任布政使的都毫无顾忌地把这笔钱塞进自己的腰包,相互沿习,看作是无可非议的事。刘大夏刚上任时,打开府库清点,恰巧有他的前任没有拿完而剩下的一些“羡余”钱。管库的小吏便把这种成例向他报告,说这笔钱不必记入帐簿。刘大夏听后沉默了好一会,猛然大声喊道:“我刘大夏平时读书,有志于做好人,怎么遇上这件事,就沉思这么长时间?实在愧对古代贤人,算不得一个大丈夫了!”于是他命令管库小吏把这笔钱全数入帐,作为正式支销,自己分文不取。

刘大夏的诗词

  • 1.《湖山雅趣图为太仓张俞题明朝·刘大夏 青山隐隐水悠悠,此日披图忆旧游。远树云开湘浦晚,孤帆日落洞庭秋。萍踪自昔随流转,华发谁今为国忧。却笑薄才终恋阙,湖山雅趣付君收。
  • 2.《赠李西涯明朝·刘大夏 蚤年书剑客京师,愧以疏慵辱子知。龙榜已欣曾并举,凤池犹幸重相随。交游满眼还谁厚,尔汝忘形有宿期。总道玄都盛桃李,东风宁肯弃残枝。
  • 3.《宿新乐县寿圣寺壁间有唐人早朝诗依韵写怀明朝·刘大夏 早窃湖南第一筹,时承蟒玉宠光优。八千里外充行伍,四五年前别冕旒。捧檄丹心怜我拙,乘桴沧海共谁忧。逢人若问停车处,直到关西最尽头。
  • 4.《早朝明朝·刘大夏 夜色苍苍月渐西,千官待漏立金闺。龙飞咫尺天颜近,虎拜从容佩响齐。花迓宫袍云锦重,柳披春仗露梢低。眼中并识文明治,东阁前头取次题。
查看刘大夏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