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简介

刘希夷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刘希夷墓址

  夷园,即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墓园。刘希夷墓位于汝州穴寺门东侧,背依龙山,面朝黄虎山。墓始筑于唐,原为土冢,唐时墓前植有柏树。千年后,树高近三丈,一株四人方可合抱,树茎分三枝,故称“三柱香”。另一株需五人合抱,树荫面积百多平方,状如巨伞,故称“一蓬伞”。解放前遭毁。

  清朝初年,刘希夷墓年久失修,只剩下一个土丘,清雍正七年(1729年),汝州文人用青石将刘墓护砌,周围广植松柏,并立碑刻“唐诗人刘希夷墓”。使刘希夷墓成为汝州一景。光绪二十四年(1898),州署在墓周用青砖砌成长宽各5米,高2米的透围墙,临路辟圆券门,门口立雍正十年所刻碑石。

  文革时墓被平,1984年,在张绍文等24位知名人士倡议下,原临汝县人大常委会于同年614日第22次会议通过,县财政拨专款5万元,于1985年建纪念堂厢房各5间,大门一个,门额请张绍文先生书丹“夷园”之名,并刻墓碑一块立于墓前。但因管理不善,5间纪念堂不久被山火焚毁。

  1994年,穴寺文管所砌园林式围墙近400米,1998年重建纪念堂5间,又将一对清代石狮移立门前。

  1999年秋,用青石重砌圆形墓冢,高一米,直径为2.9米,象征刘希夷享年29周岁。

  刘希夷墓周围,建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落,看上去像是古建,同行的汝州市宣传部新闻科长张万强倒很实在,告诉我这“古建”不过20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时,刘希夷墓只剩下一块清代光绪年间开封人冯承志父子撰文的石碑,旁边还有半块残碑。当时“文化大革命”刚过,国家百废重兴,汝州一些文化人就打算修复墓园。在他们的极力游说下,1985年,当地政府出资修建了现在的墓园。

刘希夷的诗词

  • 1.《夜集张諲所居唐朝·刘希夷 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 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隐室寒灯净,空阶落叶飘。 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
  • 2.《春女行唐朝·刘希夷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 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目极千馀里,悠悠春江水。频想玉关人,愁卧金闺里。 尚...
  • 3.《孤松篇唐朝·刘希夷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
  • 4.《蜀城怀古唐朝·刘希夷 蜀土绕水竹,吴天积风霜。穷览通表里,气色何苍苍。 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古人无岁月,白骨冥丘荒。 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玄龟埋卜室,彩凤灭词场。 阵...
查看刘希夷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