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改馔
在裴休求学期间,有人将一只鹿送给他的兄长裴俦,裴俦与弟弟裴俅将鹿煮好,让裴休一起来吃。裴休说:“我们这些穷书生,平时连素菜都吃不饱,今天吃肉,明天该吃什么(意指难以下咽粗茶淡饭)?不应该改变自己的饮食。”最后只有他没有吃鹿肉。
虔信佛法
裴休对佛教信仰相当虔诚,与禅宗有深厚因缘。他中年以后,断绝肉食,摒弃诸欲,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他一生的作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同时代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等人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好学不倦
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浙东观察使裴肃的次子。他为人正直,有坚定的操守。他童年时,与兄弟一同在济源的别馆学习。裴休常年不出馆门,早上讲解经籍,晚上学习诗赋。
谏官生涯
唐穆宗长庆(821年—824年)年间,裴休由乡贡入京登进士第。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第三等。其后曾担任数个藩镇的僚属,入朝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史馆修撰。
政治
漕运改革
自唐文宗大和(827年—835年)年间以来,每年运江淮米不过四十万斛,沿途吏卒侵盗,以及沉没,运达渭仓(今陕西潼关北)的还不到二十万斛。至唐宣宗大中(847年—860年)年间,漕吏徇私现象严重,唐代中期时刘晏改革所立的漕运法已经被毁殆尽。大中五年(851年),裴休被任命为盐铁转运使。
裴休在总结刘晏之成功经验与王播(唐宪宗时诸道盐铁转运使)之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不以漕运额作为激励指标,他更加注重对漕运官吏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他采取三个措施治理漕吏:
一、对漕运僚佐与州县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