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谞简介
裴谞(719—793)字士明,闻喜人,裴宽之子。裴婿明经及第后.初仕河南参军事,累迁京兆仓曹参军,由于虢王李巨的表荐,又调为襄、邓营田判官,他为人清明豁达,举止潇洒。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寇,兵至长安城外的便桥。当时代宗皇帝避难到了陕州(河南陕县),满朝文武四出藏匿,六军逃散。唯有裴諝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庸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裴諝果然大堪信任。” 并准备提升他为御史中丞,由于宰相元载的阻挠,拜为河东租庸,盐铁使。
永泰元年(765年)春天,关中大旱,斗米值千钱。裴諝入朝奏事,唐代亲一见面就问他全年的收支情况,利润有儿成?裴諝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諝说:“我正在想问题。”问说;“想什么?”答道:“臣自河东至京师,三百里之内,所经之处禾稼全部未能种上,农民们愁苦忧伤,束手无策。本以为陛下体念裴諝后来因事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四川阆中)司马,但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历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諝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他以宽厚和易著称。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