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简介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末大臣、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才华概述
纵观大铖一生的官宦生涯只有大约二年左右的时间约试 。然而大铖却是着实有文采,而且结交广泛,在放意归田的一段时间里,如史可法、文震孟、张岱、范景文等一批名士,皆曾是大铖游宴倡和的人。这在阮大铖的《和箫集》和《咏怀堂诗》之中,都收有大量唱和之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大铖《咏怀堂诗外集》乙部中,有十四首作于天启甲子的还山诗,其中有:“星占处士山中卧,影弄婴儿世上名,但使榆关销战斗,何妨花坞有深耕”。又有:“拂袖行呤归去来,草堂猿鹤莫相猜,云霄自愧无修翮,雨露谁为弃不材”。虽然是描写归隐一类的诗歌,虽有怨气,但却不多,确是深得还明末戏剧家阮大铖,由于为人奸佞,品格低下,多为士林所摈斥。因此,三百多年来不但对他戏曲作品缺少系统的剖析与评价,就连他的籍贯也出现了“桐城不要,怀宁不收”的情况,至今未能确认,以致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悬案。
现有的各类辞书都一致沿用《明史》上的说法,把阮大铖定为安徽怀宁人,故清代有“阮怀宁”之称。(见《池北偶谈》)《明史》是清代桐城人张廷玉主持编辑的。他当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位高权重,任《明史》总裁,自然有很大的权威性。由他拍板定案的事,别人也不敢妄议。直到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怀宁县编修县志,上百名举子秀才经过多方考证,发现阮大铖并非怀宁籍,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