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简介

沈约的诗词曲代表作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沈约神不灭论

  沈约是“神不灭”论的积极维护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也出现了反佛的斗士。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是一位无神论者,“常谓死者神灭,欲著《无鬼论》”,确信“天下决无佛鬼”。萧齐时,竟陵王萧子良“精信释教”,而他的属官、无神论思想者范缜则“盛称无佛”。萧子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范缜回答他:“人之生譬如一树,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而堕,自有拂帘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范缜还进一步批评佛教的“因果”论,阐述他的“无佛”思想,以问答的形式,写出著名的《神灭论》,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此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众僧难之而不能屈。”范缜还表示绝不“卖论取官”。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范缜的《神灭论》公诸于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梁武帝是一个佞佛的皇帝,他动员王公朝贵六十余人著文围攻范缜,范缜在理论上终不后退,显示了他的无神论思想的坚定性。在这次激烈的思想辩难中,沈约先后写了《答释法书难范缜神灭论》、《形神论》、《神不灭论》、《难范缜神灭论》、《六道相生作佛义》、《因缘义》等文。沈约申言:“神本不灭,久所服膺;‘神灭’之论,良用骇惕。”(《答释法书难范缜神灭论》)他在《神不灭论》中辩解说:“生既可夭,则寿可无夭,夭既无矣,则生不可极,形、神之别,斯既然矣。然形既可养,神宁独异?神妙形粗,较然有辨。养形可至不朽,养神安得有穷?养神不穷,不生不灭,始末相较,岂无其人。自凡及圣,含灵义等,但事有精粗,故人有凡圣。圣既长存,在凡独灭。”

  沈约用寿、夭来说明形神之别是一种诡辩;宣扬“养形可至不朽”,更是荒谬之论。但他说的“神不灭论”却又带着浓厚的世俗等级色彩,即“圣人”之“神”可以“长存”,而“凡人”之“神”还是要堙灭的。这显然是为了用“神不灭论”来“证明”现实等级社会的“合理”。宗教观念和等级观念在这里是结合在一起了。沈约所撰的《内典序》、《佛记序》等文,也都是在反复宣扬这些观点。这种观点在《宋书》中,有的是直接以佛教灵验的故事出现的,有的是以“天命”所归的说教出现的。

沈约的诗词

  • 1.《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伊我洪族南北朝·沈约伊我洪族。源浚流长。奕奕清济。代月兰芳。允兹二秀。挺干朝阳。于彼原隰。徽命是将。
  • 2.《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四·胤雅南北朝·沈约 天下为家,大梁受命。眷求一德,惟烈无竞。仪刑哲王,元良诞庆。灼灼明两,作离承圣。英华外发,温文成性。立师立保,左右惟政。休有烈光,前星比盛。
  • 3.《酬谢宣城朓诗南北朝·沈约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从宦非宦侣。避世不避諠。揆予发皇鉴。短翮屡飞翻。晨趋朝建礼。晚沐卧郊园。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荪。神交疲梦寐。路远...
  • 4.《八咏诗·其三·岁暮悯衰草南北朝·沈约 悯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含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氛氲鳷鹊右。照耀望仙东。送归顾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怀上宫。岩陬兮海岸...
查看沈约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