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的诗词全集、诗集(1762首全)

  • 241.《寄吴冲卿宋朝·王安石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穷年走区区,得谤大於屋。归来污省舍,又继...
  • 242.《书会别亭宋朝·王安石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年年借问去何时,今日扁舟从此去。春风吹花落高枝,飞来飞去不自知。路上行人亦如此,应有重来此处时。
  • 243.《锺山晚步宋朝·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 244.《北窗宋朝·王安石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时须。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 245.《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宋朝·王安石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拥马尚多畿甸雪,随衣无复禁城尘。古来学问须行己,此去风流定慰人。更忆少陵诗上语,知君不负巩梅春。
  • 246.《蒙亭宋朝·王安石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岂於喧与静,趣舍有偏独。命亭今何为,似乃...
  • 247.《即事·河流南苑岸西斜宋朝·王安石河流南苑岸西斜,风有晶光露有华。门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总持家。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应未少红霞。
  • 248.《破冢二首·埋没残碑草自春宋朝·王安石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墦间夜半分珠玉,犹是当时乞祭人。
  • 249.《余寒宋朝·王安石余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可怜当此时,不湿地上霜。冥冥鸿雁飞,北望...
  • 250.《雨未止正臣欲行以诗留之宋朝·王安石纷纷应接使人愁,与子从容喜问酬。他日故将泥自庇,今朝欲以雨相留。
  • 251.《四皓二首·四皓秦汉时宋朝·王安石四皓秦汉时,招招莫能致。紫芝可以饱,粱肉非所嗜。谷广水涣涣,山长云泄泄。与其贵而拘,不若贱而肆。
  • 252.《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收拾乾坤付一壶宋朝·王安石收拾乾坤付一壶,世间无物直锱铢。醉乡旧业抛来久,更欲因君稍问涂。
  • 253.《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宋朝·王安石父兄为学众人知,小弟文章亦自奇,家势到今宜有後,士才如此岂无时。久闻阳羡溪山好,颇与渊明性分宜。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 254.《试茗泉宋朝·王安石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 255.《金陵即事三首·昏黑投林晓更惊宋朝·王安石昏黑投林晓更惊,背人相唤百般鸣。柴门长闭春风暖,事外还能见鸟情。
  • 256.《花下宋朝·王安石花下一壶酒,定将谁举杯。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
  • 257.《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浅浅池塘短短墙宋朝·王安石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 258.《东陂二首·东陂风两卧黄云宋朝·王安石东陂风两卧黄云,塍水翻沟隔垄分。舂玉取新知不晚,腰鎌今日已纷纷。
  • 259.《和公辟转运江西宋朝·王安石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余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 260.《驴二首·虽得康庄亦好还宋朝·王安石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