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简介

王守仁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生而不凡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政治家
  王守仁一生仕途坎坷,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后因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不久被刘瑾追杀,王守仁升至泸州县令,后升至南京刑部主事,此后屡次升迁,历任考功司郎中,正德七年,再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九年,改鸿胪寺卿。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守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在平定宁王叛乱之后,被封为新建伯,隆庆时期追封为侯爵,兼南京兵部尚书,后总督两广。王守仁因军功是明朝第二个封爵的文官。

军事家
  王守仁被称为“大明军神”,一生军功卓越。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

故居
  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王守仁史迹陈列馆。大厅为王氏家人议事及重要庆典活动场所。其它建筑如砖雕门楼,轿厅等历经岁月沧桑,仍保持了原有风貌。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

王守仁的诗词

  • 1.《次韵怀冷泉禅师明朝·王守仁 八年京国雁书沈,每见游僧问好音。已喜法支流日本,剩传诗价到鸡林。马嘶赤拨晨朝散,花落氍毹午定深。今雨不来春又暮,鹫峰烟树绿成阴。
  • 2.《南庵次韵二首·其一明朝·王守仁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渐觉形骸逃物外,未妨游乐在天涯。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僣汀鸥一席沙。
  • 3.《淑浦山夜泊明朝·王守仁 淑浦山边泊,云间见驿楼。滩声回远树,崖影落中流。柳放新年绿,人归隔岁舟。客途时极目,天北暮阴愁。
  • 4.《答汪抑之三首·其二明朝·王守仁 北风春尚号,浮云正南驰。风云一相失,各在天一涯。客子怀往路,起视明星稀。驱车赴长阪,迢迢入岚霏。旅宿苍山底,雾雨昏朝弥。间关不足道,嗟此白日微。切劘怀良友,愿...
查看王守仁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