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祖名吴泽,字伯常,南宋时从汴梁(河南开封)移家至嘉兴,定居浙江嘉兴魏塘(今浙江嘉善魏塘)。吴镇年少好剑术,成年后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今江苏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自此韬光养晦,讲天人性命之学,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贯通儒、道、释三教,达生知命。长住魏塘,深居简出。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曾在村塾中教书,于钱塘等地卖卜。
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吴镇于六十八岁〔至正七年(1347年)〕侨寓嘉兴春波门外(今嘉兴市城区)春波客舍,专写墨竹。时与友
吴镇墓现存于梅花庵内,梅花庵是纪念吴镇的附属性建筑,在墓的东侧,明万历间为守墓而建。位于魏塘镇花园弄路西侧。
吴镇在嘉善县隐居下来。吟诗作画,死前自垒坟墓,自书墓碑,后葬在小院旁边。
明泰昌元年(1620年)邑令吴旭和邑绅钱士升筹集款修理墓道、添建祠堂三楹、亭三楹、僧舍五楹。华亭陈继儒作《修梅花庵记》,并有董其昌书“梅花庵”匾额。后邑人曾几次筹资重修。
明代嘉善知县谢应祥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重修,墓前这块石碑,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谢应祥题刻的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上款“豫章(豫章郡是江西省的古名)谢应祥题吴镇师承方面,于董源、巨然所得最多。其实董源、巨然并不是文人画家,但由于他们生活在江南,表现江南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山水画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川之气韵,这种气韵正是宋代以后文人画家所梦寐以求的。从米芾开始,董巨画风开始受到青睐,延及赵孟頫、元四家,董巨画风大受推崇,整个元代山水画坛大多以董巨为依归,力求韵外之致。吴镇对董巨是下过很深的功夫的,他自己说:“董源画《寒林重汀图》,笔法苍劲,世所罕见,因观其真迹,摹其万一。”
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称:“吴仲圭多学巨然,易紧密为疏落,取法少异,要以董巨起家,成名后世。”这充分证明吴镇是努力研习了董源山水画法并“吴镇纪念馆”供参观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陈列室,二是梅花庵,三是墓地。坟墓的墓基用长条石砌成八角塔形,墓壁成圆状,泥土呈圆锥,保存完好。原来的墓碑是吴镇自己书写的,断裂后的残部,至今摆放在陈列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