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简介

杨炯的诗词曲代表作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的故事

盈川之名
  唐武德四年(621),置于刑溪(今衢县溪)章戴白石的白石县治,因路狭隘,于如意元年迁至盈川,县治仍称“白石’’。不久,杨炯到任。他见此处地薄人稀,百姓困苦,誓言要改变贫困面貌。为了表达这个意愿,他取刑溪之“刑”为“盈”,视地理于溪、衢江会合处得“川”,意在使这川流之处,稻香长川,谷盈千仓,百姓富裕,即改“白石”县名为“盈川”,呈报朝廷批准。杨炯到任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每年农历六初一,必到附近28都(行政村)68庄(自然村)巡视。杨炯所到之处,庄稼的害虫就会被白鸟吃掉,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深得百姓拥戴。卒于任上后,被称为“杨盈川”。

恃才倨傲
  杨炯性情耿直,恃才倨傲,看不惯某些官员趾高气扬、矫揉造作,故讥讽一些伪善的朝官为“麒麟楦”,“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人家问他,怎么像麒麟楦呢?他回答说,就像戏里的麒麟,哪里是麒麟,只不过是一头驴子,刻头角,修饰皮毛,看起来像麒麟,脱了甲,还是一头驴子。觉得这话不过瘾,又补了一句,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家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和驴身覆盖麒麟皮,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的这些言论被当朝者所记恨。

愧前耻后
  初唐时,以文章见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排名为“王杨卢骆”,据《旧唐书》载,排在第二位的杨炯不服气地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就是说,排在卢照邻之前,觉得惭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气的。

杨炯的诗词

  • 1.《和崔司空伤姬人唐朝·杨炯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 2.《从军行唐朝·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3.《刘生唐朝·杨炯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 4.《和旻上人伤果禅师唐朝·杨炯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芜...
查看杨炯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