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的诗词曲代表作

杨巨源,字景,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一卷。杨巨源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半为兄。……’”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重,宫漏出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杨巨源的诗词全集、诗集(147首全)

  • 21.《重送胡大夫赴振武唐朝·杨巨源 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旌旆仍将过乡路, 轩车争看出都门。人间文武能双捷,天下安危待一论。 布惠宣威大夫事,不妨诗思许琴尊。
  • 22.《秋日登亭赠薛侍御唐朝·杨巨源 潦倒从军何取益,东西走马暂同游。 梁王旧客皆能赋,今日因何独怨秋。
  • 23.《上裴中丞唐朝·杨巨源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政引风霜成物色, 语回天地到阳和。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应笑白须扬执戟,可怜春日老如何。
  • 24.《春日有赠唐朝·杨巨源 堤暖柳丝斜,风光属谢家。晚心应恋水,春恨定因花。 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
  • 25.《赠史开封唐朝·杨巨源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鼓角迥临霜野曙, 旌旗高对雪峰寒。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 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
  • 26.《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唐朝·杨巨源 好客风流玳瑁簪,重檐高幕晓沈沈。绮筵霜重旌旗满, 玉帐天清丝管声。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 寒笳一曲严城暮,云骑连嘶香外林。
  • 27.《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唐朝·杨巨源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 江声在南巷,海气入东田。才子今朝去,风涛思渺然。
  • 28.《寄薛侍御唐朝·杨巨源 世上无穷事,生涯莫废诗。何曾好风月,不是忆君时。
  • 29.《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唐朝·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丹凤楼前歌九奏, 金鸡竿下鼓千声。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 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
  • 30.《上刘侍中唐朝·杨巨源 命代生申甫,承家翊禹汤。庙谟膺间气,师律动清霜。 钟鼎勋庸大,山河诫誓长。英姿凌虎视,逸步压龙骧。 道协陶钧力,恩回日月光。一言弘社稷,九命备珪璋。 政...
  • 31.《野园献果呈员外唐朝·杨巨源 西园果初熟,上客心逾惬。凝粉乍辞枝,飘红仍带叶。 幽姿写琼实,殷彩呈妆颊。持此赠佳期,清芬罗袖裛.
  • 32.《送太和公主和蕃唐朝·杨巨源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 33.《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唐朝·杨巨源 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 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顾我于逆旅,与君发光仪。 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 旧...
  • 34.《酬卢员外唐朝·杨巨源 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舜城风土临清庙, 魏国山川在白楼。云寺当时接高步,水亭今日又同游。 满筵旧府笙歌在,独有羊昙最泪流。
  • 35.《奉和裴相公唐朝·杨巨源 竹寺题名一半空,衰荣三十六人中。在生本要求知己, 垂老应怜值相公。敢望燮和回旧律,任应时节到春风。 若为问得苍苍意,造化无言自是功。
  • 36.《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唐朝·杨巨源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 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 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 倚天长剑截云孤,报...
  • 37.《早朝唐朝·杨巨源 钟声清禁才应彻,漏报仙闱俨已开。双阙薄烟笼菡萏, 九成初日照蓬莱。朝时但向丹墀拜,仗下方从碧殿回。 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 38.《早春即事呈刘员外唐朝·杨巨源 明朝晴暖即相随,肯信春光被雨欺。且任文书堆案上, 免令杯酒负花时。马蹄经历须应遍,莺语叮咛已怪迟。 更待杂芳成艳锦,邺中争唱仲宣诗。
  • 39.《送绛州卢使君唐朝·杨巨源 应将清净结心期,又共阳和到郡时。绛老问年须算字, 庾公逢月要题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他日征还作霖雨,不须求赛敬亭祠。
  • 40.《襄阳乐唐朝·杨巨源 闲随少年去,试上大堤游。画角栖乌起,清弦过客愁。 碑沉楚山石,珠彻汉江秋。处处风情好,卢家更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