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简介

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与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

家族背景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稹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官至南顿县丞,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

元稹的诗词

  • 1.《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唐朝·元稹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太宗庙乐传子孙, 取类群凶阵初破。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昔日高宗常立听, 曲...
  • 2.《古艳诗二首唐朝·元稹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 3.《蔷薇架唐朝·元稹 五色阶前架,一张笼上被。殷红稠叠花,半绿鲜明地。 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多逢走马郎,可惜帘边思。
  • 4.《竞舟唐朝·元稹 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 年年四五月,茧实麦小秋。积水堰堤坏,拔秧蒲稗稠。 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 祭...
查看元稹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