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简介

姚燮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歌、书。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早年经历
  嘉庆十年,姚燮出生于镇海县城谢家河塘。姚燮祖籍浙江诸暨,后迁北仑,姚燮生于北仑。祖父姚昀著有诗集,在地方上颇有文名,父亲姚成是县学秀才,曾在镇海乡勇局供职,家境清寒,姚燮曾有“五世儒素,俭朴诚适宜”之自述。姚家有“小有居”,内“泉石寄邃,木茂微”,每逢春秋佳日,姚昀便邀当地文士来“小有居”饮酒、赏、赋诗。姚燮自幼就是在诗的环境中长大的。姚燮周岁识字,五岁能诗,童年所作《灯花诗》,大受父辈诗友赞赏,可说是个早慧的孩子。以后他博览群籍,涉猎面很广。姚燮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诗、词、骈文等文学领域有成就,同时对经史也颇有研究,并

诗词
  姚燮素以能诗自负,他五岁作诗,终生不倦,作诗万余首。姚燮早年诗重性灵,自言:“曩昔为诗,取法袁简斋,下笔立成,觉抒写性灵,具有机趣。”他二十九岁时刊刻的《疏影楼词》大都描绘欢情爱意和光山色,笔绪悠闲,词采绚丽,这大概是他“少年忘检束,避礼法如槛困”那种少年得志、风流名士性情的自然流露。其中有些写景诗,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如《韩庄阁舟中七夕杂诗》:“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鞓红晚气凉。烟外丝湖外水,山眉澹碧眉黄。”描写秋夜月色颇有意趣,这是他少年不知愁滋味时的诗风。等到他三十岁才乡试中举,以后又屡试不第,勤读苦吟捞不到一官半职,再加生计艰

  五次考进士均落第,便绝意仕途,发奋著述与讲学,学生满天下,名垂一方。一生著述甚丰,藏书甚富,建有书楼“大梅山馆”,教授、著书、校勘于此。有《大梅山馆书目》16卷,著录图书3000余种,其中古今杂剧400种,佛道图书300种。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攻入镇海,全家逃入鄞县四明山,因生活穷困,藏书多流失。起初流入蔡鸿鉴“墨海楼“甚多,后转流入李庆城“萱荫楼”者,有明椠本88种,抄本36种,清椠本336种。此间,所作诗词不少是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投降派,悲愤激昂。著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蔬影楼词》、《今乐考证》、《今乐府选》、《读红楼梦纲领》、《退红衫传奇》、《梅

姚燮的诗词

  • 1.《洞仙歌四首·其一清朝·姚燮晓窗鹦语,惹一丝魂颤。拢鬓扶花去潜远。怕水廊露藓,曲曲弯弯,难瞒过,绣屧印痕都遍。重来人悄悄,梦影生凉,立尽黄昏有谁管。剩了海棠枝,筛月墙阴,把零叶、也都飘断。...
  • 2.《满庭芳·春夕月湖众乐亭观剧清朝·姚燮酒棹喧花,水栏明夕,丽城小雨初过。浓寒避袂,春梦尽留雨。斜月自依锦照,莺巢断,谁觅凄歌。空赢得,香深障浅,欢语听来多。良宵须易尽,金钱难买,愁问如何。早人随鹭散...
  • 3.《探春慢·家子桢同年西泠采绿图清朝·姚燮笛沜观莺,酒廊泊燕,春痕何处寻好。鬓拂晴丝,衫粘湿翠,处底漪平云皛。略记东风嫩,潜催醒、如尘芳草。问君眷梦谁边,拾来湘怨盈抱。飐去两三鸥鸟,尽避荻回舷,贴荭停棹...
  • 4.《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八清朝·姚燮恶风薙树如薙发,遍地泥翻草根拔。恶流灌街如灌河,高草大厦皆盘涡。三日五日断沽市,千家万家隔生死。眼中苦劫难独逃,身外恩仇可平视。冻雀满瓦无游鹰,拂面不去多饥蝇。...
查看姚燮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