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简介

潮州市,简称“潮”,广东省辖地级市,汕潮揭都市圈城市,潮州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地处广东省东部,位于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漳州市交界,西、南、北分别和粤东的揭阳市、汕头市、梅州市接壤。辖区总面积3613.9平方千米(其中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36千米)。截至2022年10,潮州市下辖2个区、1个县。截至2022年末,潮州市常住人口257.56万人,城镇人口166.92万人,城镇化率64.81%。

潮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国际文化研究会授予的“世界工夫文化之乡”,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潮州八景和潮州新八景等景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革命老区苏区、潮人祖地、海滨邹鲁、畲族文化发源地、潮州文化发祥地、华侨之乡、港澳台同胞祖籍地之一。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

潮州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粤东沿海的揭阳、潮州、汕头三市这片地域,近现代名称潮汕,潮汕三市历史上长期同属一个地级政区,自秦汉隶属古揭阳县辖地,自隋代隶属潮州府辖地,1991年汕头市域分设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丘逢甲·潮州的古诗词(共3首)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