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张恨水

  • 11.《浣溪沙·其二近现代·张恨水丁字帘钩亚字栏。绿槐低处屋三间。闭门空让一春闲。金兽一双焚瑞脑,锦屏十幅画春山。摊书相对美人看。
  • 12.《浣溪沙·其二近现代·张恨水欲道升平一语难。樽前何况是阳关。隔帘人去影姗姗。古调不须悲白雪,风尘无处觅黄衫。千秋难铲恨如山。
  • 13.《浣溪沙·其四近现代·张恨水海外人疑是老儒。少年豪气想萧疏。再休风雨病相如。浊酒化为知己泪,新诗吟作绝交书。解人虽有不如无。
  • 14.《浣溪沙·其三近现代·张恨水大半闲情恋夕晖。当年张绪景全非。笑啼不是只填词。席上笙歌今夜梦,眼前花事暮春泥。老天犹遣子规啼。
  • 15.《浣溪沙·其二近现代·张恨水一抹荒烟黯两堤。黄河远去日沉西。可堪孤鹤向南飞。别后人民浑不似,归来城郭已全非。大明湖畔柳凄凄。
  • 16.《浣溪沙·其二·忆妻词三阕近现代·张恨水豆蔻年龄十六时。向人纤斗小腰枝。杨枝弱瘦任风吹。空竹斜抛红袖拂,绣帘勿乱绿丝垂。友人狂笑学西施。
张恨水 1897-1967,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安徽潜山人。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有《何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