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林鹤年·端午节的古诗(共1首)

【生卒】:1847—1901
【介绍】: 清福建安溪人,字氅,又字铁林,晚号怡园老人。光绪八年举人。官工部郎中,保道员,加按察使衔。少有大志,好谈兵,时人比之杜牧陈亮。中年渡至台湾,客唐景崧幕中。与林时甫筹海防,毁家纾难,抗御日寇。内渡后,乡人延聘掌教书院,辟怡园于厦门鼓浪屿,越十余年卒。工享才名,尝往来泉州、厦门间,与龚显会、黄贻楫、陈棨仁诸人结社酬唱。有《福雅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