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徐士俊·端午节的古诗(共1首)

  • 1.《摊破丑奴儿·端午明朝·徐士俊鸣钲伐鼓群飞楫,蹴起波声。拿攫纵横。也学年时吊屈平。也啰,吾与汝、且杯倾。榴花蒲叶粉红绿,风景关情。节序堪惊。谁更今时斗丽英。也啰,吾舆汝、且杯倾。
【介绍】: 明杭州府钱塘人,原名翙,字三友,号野君。工词、乐府。有《雁楼词》、杂剧《络水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