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而名扬四。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刘维桢·黄鹤楼的古诗词(共3首)

  • 1.《题黄鹤楼清朝·刘维桢巍巍黄鹤古时楼,五百年前此地游。阁笔亭迎霄汉月,长江水接洞庭秋。羌多流寓东西客,无数风帆上下舟。听得一声吹玉笛,何人不动故乡愁。
  • 2.《题黄鹤楼清朝·刘维桢襟江带湖,撑天拔地,喜者番古迹重新,独当半壁;望云招鹤,载酒题诗,愿从此斯楼无恙,永镇中流。
  • 3.《过黄鹤楼清朝·刘维桢不改江山色,苍茫绕四围。白云终古在,黄鹤几时归?楼趾余芳草,城头带落晖。兵戈犹未息,曷敢久停騑。
刘维桢,字干臣,清末黄冈县杨鹰岭人。少家贫,随父就读,工书法。咸丰三年投奔太平军,任陈玉成部掌书,后调赖文光部领兵佐守蕲州。(《黄州赤壁志》编纂委员会《黄州赤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