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朝代:元朝|作者:刘因|

六王扫地阿房起,桃源与秦分起水。小国寡民君所怜,赋役多惭负天子。

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遗风百世尚不泯,俗无君长人熙熙。

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

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

猜您喜欢

  • 1.《忆扬州唐朝·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2.《食鲙宋朝·刘挚知几张季鹰,归怀托江鲙。鲈鱼今不数,未若鲂鲫最。橙齑捣椒兰,芦菔碎珠贝。盈盘玉叶铺,千缕红云碎。佐以晚菘羹,玉饭香蔼蔼。饱行惭素餐,扪腹放衣带。昨来溪夏乾,市空...
  • 3.《梁泽雨中宋朝·刘挚点细波鳞浅,声繁客袂凉。山烟藏晚翠,水荇濯秋香。帆桨无聊国,蓑轮自在乡。风骚已多感,更欲上潇湘。
  • 4.《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一元朝·薛兰英、蕙英姑苏台上月团团,姑苏台下水潺潺。月落西边有时出,水流东去几时还。
  • 5.《有拟明朝·甘学天上归来不钓名,溪翁诗酒共陶情。閒时拈起东坡笔,洒向人间作雨声。
刘因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人。

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再度征召,刘因以病拒绝。至元三十年(1293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刘因初为经学,以朱熹为宗,但又不严守朱熹门户,在天道观方面,将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气机”,主张专务其静,不与物接,物我两忘。在为学方面,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语》、《孟》,然后依次读史、诸子,主张读书“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他的“古无经史之分”之说,对后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