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冰霜的诗句(共1句)

冰霜简介

冰霜,汉语词汇,拼音为bīng shuāng,原指自然界冰与霜的凝结物。其词义在汉语言文化中衍生出多重比喻:既形容品行高洁坚贞、神态严肃冷峻,也代指艰难困苦的境遇。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以“冰霜惨烈”描绘严冬景象。魏晋至唐代文献赋予其道德象征意义,如《宋书》“志固冰霜”喻贞洁操守,杜甫“冰霜昨除”隐喻境遇转变。宋明时期语义进一步扩展:苏轼用“解冰霜”形容消融情感隔阂,柳宗元以“贯岁寒”映射人生磨难。

作为经典文学意象,“冰霜”通过历代诗文沉淀出兼具自然属性与人文隐喻的双重内涵,成为传达品格、情态与处境的抽象符号。

刘桢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