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冰霜的诗句(共1句)

冰霜简介

冰霜,汉语词汇,拼音为bīng shuāng,原指自然界冰与霜的凝结物。其词义在汉语言文化中衍生出多重比喻:既形容品行高洁坚贞、神态严肃冷峻,也代指艰难困苦的境遇。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以“冰霜惨烈”描绘严冬景象。魏晋至唐代文献赋予其道德象征意义,如《宋书》“志固冰霜”喻贞洁操守,杜甫“冰霜昨除”隐喻境遇转变。宋明时期语义进一步扩展:苏轼用“解冰霜”形容消融情感隔阂,柳宗元以“贯岁寒”映射人生磨难。

作为经典文学意象,“冰霜”通过历代诗文沉淀出兼具自然属性与人文隐喻的双重内涵,成为传达品格、情态与处境的抽象符号。

宋庠的诗词曲代表作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唐昭宗时,高祖宋绅举家迁于开封府雍丘县双塔集村(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遂为双塔乡人。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