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上座的诗句(共1句)

上座简介

上座,佛教术语与东亚礼仪尊位称谓,梵语称sthavira,原指僧团中法腊较高或年长的僧人,后延伸为宴席、居所等场所的尊贵方位。该词兼具宗教与世俗双重属性,佛教中指法腊20至49岁的高僧,亦作寺院三纲之首的僧职,地位高于寺主、维那。世俗礼仪中,中国以坐北朝南为尊,日本和室尊凹间,西方则以离门最近处为上座。

佛教定义因经典而异:《毗尼母经》按法腊分级,《集异门足论》分生年、世俗、法性三类,《南海寄归内法传》以十夏为界。禅宗将其与首座职能结合,形成兼具地位与礼仪的复合概念。世俗用法可追溯至汉代,如《史记》载汉武帝设泰一上坐,《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亦多见尊位描述。

词源自印度僧团法腊制度,汉传佛教吸收后演变为律宗三纲之一。唐代禅宗推动宗教职能与礼仪规范融合,宋元时期世俗尊卑方位与佛教术语并行发展,形成跨文化语义体系。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