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遐龄集》、《药烟集》、《稗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

蔡国琳的诗词全集、诗集(31首全)

  • 21.《感事·匡时频望济川舟清朝·蔡国琳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中朝仗仪诛封豕,大帅无心纵火牛。十载海军都畀敌,有谁强弩射涛头。
  • 22.《延平王祠题壁·其三清朝·蔡国琳滇池浙水纠同盟,痛哭神州一日倾。直向东南争半壁,楼船海上任纵横。
  • 23.《延平王祠题壁·其八清朝·蔡国琳北园已作说经场,不是王亡明讵亡。零落寒梅花一树,有人凭吊立斜阳。
  • 24.《敬步李门太守仁山小墅自题瑶韵·其一清朝·蔡国琳仁山营别墅,如在画图中。野鸟窥新绿,池鱼唼落红。仙源差可拟,佳趣本难穷。时向闲庭立,浇花课小童。
  • 25.《感事·鲲身僻处大瀛东清朝·蔡国琳鲲身僻处大瀛东,蜃气横嘘雾脚红。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瓯脱竟输戎。魏城错是何人铸,阮籍途真此日穷。要使狂澜回既倒,诸公共济在和衷。
  • 26.《延平王祠题壁·其一清朝·蔡国琳生标忠节殁为神,瀚海风涛百战身。祖训一篇和泪读,田横岛上泣孤臣。
  • 27.《吊云林太守·其一清朝·蔡国琳七年善政播南疆,种得清阴十里棠。尚有鲲沙资硕画,遽骑箕尾返仙乡。药烟集在诗成纤,梅雨声乾恨共长。回首公馀文宴日,独挥老泪对斜阳。
  • 28.《北园别馆清朝·蔡国琳一过丛林倍怆然,当时霸业尚流传。菩提钟彻三千界,粉黛香销二百年。断壁苍茫留夕照,老松萧瑟锁寒烟。凭谁得问兴亡事,古佛拈花笑坐禅。
  • 29.《延平王祠题壁·其四清朝·蔡国琳天意从难一旅兴,鲲鯓无复海波腾。参军梦蝶名园在,也有诗人杜少陵。。
  • 30.《秋日感怀清朝·蔡国琳叶落空阶秋气閒,艰难两鬓渐生斑。柴桑归老陶元亮,枯树伤心庾子山。少壮几时年欲暮,功名一霎念全删。谋生剩有蜗庐在,参透禅机静掩关。
  • 31.《吊云林太守·其二清朝·蔡国琳兰溪事毕亟旋鞭,趋拜灵帏一泫然。小别讵知成永诀,论交犹忆递吟笺。岘山碑记思羊祜,居士名传證佛缘。太息老成易凋谢,归真才过服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