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简介

刘大夏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初入仕途

  刘大夏为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翰林院拟请留职,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又调升职方司郎中。他通晓兵事,宫署里的积弊全都革除。刘大夏所奏复的大多很合皇帝的旨意,被兵部尚书当作左右手。汪直好邀边功,后黎朝圣宗黎灏被老挝打败,汪直想趁机攻取黎灏。他对宪宗说了,就索取明成祖时南征安南的文书。刘大夏藏着不给,并秘密地向兵部尚书余子俊说:“兵祸一开,西南立刻就糜烂(完了)。”余子俊醒悟,此事遂得停止。

  

  相貌

  关于刘大夏的相貌,通过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绘的《甲申十同年图》中可知。当时刘大夏六十八岁,脸面略方而长,须发皆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正坐。

  藏匿史籍

  明宪宗时,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

  收羡余钱

  刘大夏担任广东布政使时,当地官府

刘大夏的诗词

  • 1.《寄谢浙江陈都阃明朝·刘大夏 荷戈老出玉门关,圣主恩深又许还。独感多情陈阃使,音书频问到东山。
  • 2.《红梅明朝·刘大夏 别是江南一种梅,年年先占早春开。东风有意怜冰骨,冻雪无情压绛腮。仙子自知丰格在,北人宁作杏花猜。虽然未见调羹实,一寸丹心绝点埃。
  • 3.《题杨参将出征明朝·刘大夏 甲胄森严意气豪,马头威振阵云高。戎王胆落天山外,鼠首穹庐望羽旄。
  • 4.《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明朝·刘大夏 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
查看刘大夏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