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王时翔

  • 21.《浣溪沙·其二十五清朝·王时翔画阁深沉烛影交。镜台拈韵互推敲。夜阑斜月在花梢。皓齿半含窥浅笑,红霞微涨被轻嘲。鸳鸯何事不同巢。
  • 22.《浣溪沙·其二十八清朝·王时翔一剪轻风一片霞。玉钩新月画帘斜。柳条纤软不胜鸦。暧褪锦衾微见雪,香霏绡幔欲笼花。可怜春梦落天涯。
  • 23.《浣溪沙·其十七清朝·王时翔绣榻凝尘画烛灰。四垂帘幕映苍苔。怯春人卧燕飞回。花信不随风信发,愁丝偏接雨丝来。冷清清地自惊猜。
  • 24.《浣溪沙·其三清朝·王时翔晓起贪凉梦未圆。轻车细马各争前。满塍禾黍淡香传。斜月犹明初魄夜,远山已瘦乍秋天。一襟离思散疏烟。
  • 25.《浣溪沙·其五清朝·王时翔老未成名岁月空。依刘赖与素心同。高谈清啸意何穷。愧我挟书成腐竖,爱他屠狗是英雄。闲搔短发向秋风。
  • 26.《浣溪沙·其三十一清朝·王时翔半倚雕阑半倚庭。五更斜月五更星。几多沉醉几多醒。若有思兮云冉冉,最绡魂处影亭亭。枉抛心力向银屏。
  • 27.《浣溪沙·其十八清朝·王时翔流水桃花一段春。移舟洞口祗逡巡。路迷惆怅在风尘。俗客自伤难换骨,仙源谁许易通津。始知薄福是渔人。
  • 28.《浣溪沙·其二十四清朝·王时翔鬓发轻垂压紫绡。蔷薇露浣玉葱娇。倦容初起勾魂销。日射粉梨光似颊,风搓丝柳细于腰。小阑斜倚恁苗条。
  • 29.《浣溪沙·其三十七清朝·王时翔离思纷纭那可芟。消魂桥畔挂轻帆。柳花憎杀点征衫。远树重重还隐隐,乱山矗聂更巉巉。痴心犹是望泥缄。
  • 30.《浣溪沙·其三十六清朝·王时翔海燕双归宿画檐。玉楼人远暮寒添。夕阳红尽暗疏帘。悄悄心期辜眼底,沉沉消息压眉尖。锦衾空有泪珠淹。
【生卒】:1675—1744
【介绍】: 清江苏镇洋人,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诸生。雍正间以荐举任晋江知县,以宽和为治。乾隆初,官至成都知府。有《小山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