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梅花的诗句(共2句)

梅花简介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木本植物。形态多样,通常为小乔木,高4-10 m,树皮紫红色,叶片呈弧型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 cm,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色丰富,从白色至粉红,深红,花萼多变,有红褐、绿色或紫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 cm,黄色或绿色或紫红色,乌黑色,无毛,味酸甜苦,可用于食用或药用。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在冬末春初,果期为5-6

梅原产地是中国东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梅的繁殖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梅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其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蕾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果实(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此外,梅还能抗根线虫危害,作为果树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梅的栽培和欣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司马光的诗词曲代表作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