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梅花的诗句(共1句)

梅花简介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木本植物。形态多样,通常为小乔木,高4-10 m,树皮紫红色,叶片呈弧型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 cm,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色丰富,从白色至粉红,深红,花萼多变,有红褐、绿色或紫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 cm,黄色或绿色或紫红色,乌黑色,无毛,味酸甜苦,可用于食用或药用。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在冬末春初,果期为5-6

梅原产地是中国东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梅的繁殖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梅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其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蕾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果实(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此外,梅还能抗根线虫危害,作为果树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梅的栽培和欣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朱彝尊的诗词曲代表作
朱彝(yí)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chá),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师,又号金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博通经史,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